青筋隆起、肢体不适,静脉曲张怎么治疗?中医讲究辨证施治。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、静脉壁软弱、静脉瓣缺陷以及浅静脉内压力升高等因素,导致的静脉迂曲、扩张。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,临床可见的有下肢静脉曲张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、精索静脉曲张等等。

静脉曲张的病情分型

  静脉曲张的病情分型

  1、静脉曲张Ⅰ期: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,明显凸出皮肤,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,有毛细血管扩张、网状静脉、踝部潮红。

  2、静脉曲张Ⅱ期:在站立时腿部可见弯曲增粗的表浅静脉血管,高出皮肤,在腿部抬高或平卧后可消失,常有小腿酸胀、易疲劳等不适感觉,此期是治疗的比较佳时期。

  3、静脉曲张Ⅲ期:曲张血管增多,小腿开始出现水肿,以站立过久或劳累后较明显,晨起时水肿可消退。患肢常比对侧腿增粗,有些人还出现皮肤瘙痒,严重者呈现湿疹、瘀积性皮炎等皮肤病变。

  4、静脉曲张Ⅳ期:血管内血液瘀积过多,静脉压力明显增高,使一部分血液成分渗透至血管外的皮肤及皮下组织,造成局部皮肤发红,变紫,直至发黑(血中铁元素沉积),并且失去弹性而变硬。

  5、静脉曲张Ⅴ期:已发展为急性溃疡期,发黑变硬的皮肤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溃,采用普通方法已很难调理,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。

  6、静脉曲张Ⅵ期:静脉曲张晚期,或未经正确治疗的静脉性溃疡反复发作,形成臁疮腿,常见于踝关节附近及小腿下段,俗称“老烂腿”。

  若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,一般临床症状较轻,进展较慢,多表现为单纯曲张,少数情况可有血栓性静脉炎、静脉溃疡等情况;若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,甚至深静脉回流受阻情况,则病情相对较重,小腿站立时有沉重感,易疲劳,甚至下肢的肿胀及胀破性疼痛,后期则发生皮肤营养性变化,脱屑、萎缩、色素沉着、湿疹溃疡的形成。

 

  中医对静脉曲张的认识和治疗

  静脉曲张中医学称之为“筋聚”,中医认为静脉曲张乃因先天禀赋不足,筋脉薄弱,加之久行久立,过度劳累,进一步损伤筋脉,以致经脉不合,气血运行不畅,血壅于下,淤血阻滞脉络扩张充盈,日久交错盘曲而成。日久类似瘤体之状。亦有因远行、劳累之后,涉水淋雨、遭受寒湿,寒凝血脉,淤滞筋脉络道而为病。淤久不散,化生湿热,流注于下肢经络,复因搔抓、虫咬等诱发,则腐溃成疮,日久难收敛。中医治疗静脉曲张是从患者整体辩证论治,对不同证型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及方药处理。 以下介绍下肢静脉曲张的分型治疗:

  1、气滞血瘀证

  症状:小腿青筋迂曲,隆起或扭曲成团块状。患肢压痛,可见色素沉着,或有刺痛、活动后加重。伴有精神郁闷、烦躁易怒。舌质紫暗、或有瘀斑瘀点,脉弦或涩。

  治则:行气疏肝,活血化瘀。

中医对静脉曲张的认识和治疗

  2、血燥筋挛证

  症状:小腿青筋暴起迂曲,挛急疼痛,伴有耳鸣如蝉、眩晕、肢体麻木、两目干涩,舌淡、脉细。

  治则:清肝滋阴,养血舒筋。 

  3、寒湿凝滞证

  症状:小腿青筋蜿蜒,浮肿,按之凹陷,朝轻暮重,畏寒怕冷,腿酸胀不适,沉重乏力,甚则跛行。伴食欲不振,腹胀腹泻。舌质淡,苔白滑或白腻,脉象濡缓或沉迟。 

  治则:健脾利湿,温经通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