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生活中许多女性对月经都是又爱又恨的,来了觉得厌烦和麻烦,不来有担心有妇科疾病。但是许多人对月经不调却又不够重视,对月经量过多过少不甚在意,对月经提前或延后,总觉得下个月一定会准时,这些不在意与忽视有可能让或许存在的妇科疾病变得更加严重。所以面对月经不调一定要积极预防与调理,解除安全隐患。

月经不调

  一、中医辨证论治月经不调

  中医一般将月经失调称为月经不调,又将月经不调归纳为月经先期、月经后期、月经过多或月经过少。但临床上往往不是单纯一种症状出现,如月经过多常与月经先期并见,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。

  1、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多

  常由血热,热扰冲任,或气虚不能统摄血液,或肾虚冲任不固所致。属于血热者,又应区分实热、虚热。

  常见证型有:

  (1)阳盛血热型。证见月经先期,月经量多,色鲜红或紫红,伴有面赤,烦躁易怒,口渴,舌红,苔黄,脉滑数。治宜清热凉血。

  (2)阴虚血热型。证见月经先期,月经量不多,甚至减少,色鲜红质稠,伴有面潮红,手足心热,盗汗,心烦失眠,口干,舌红少苔或无苔,脉细数。治宜滋阴清热凉血。

  (3)气虚不摄型。证见月经先期,月经量多色淡,质清稀,伴有心悸气短,神疲乏力,面色苍白,食欲不振,舌淡苔薄,脉细弱无力。治宜补气摄血。

  (4)肾虚不固型。证见月经先期,月经量或多或少,色暗淡,质稀薄,伴有腰脊酸痛,腿脚无力,舌淡,脉细弱。治宜补肾固冲。

  2、月经后期或月经过少

  常由久病失血或产后耗伤精血,或脾虚营血虚少;或先天不足、多产房劳耗伤肾精,肾虚冲任未充;或月经过食生冷或感受寒冷,血为寒凝;精神抑郁,情志不畅,气滞血郁等引起。

  常见证型有:

  (1)血虚型。证见月经后期,量少色淡,质清稀,伴有眩晕,失眠,心悸,面色苍白,神疲乏力,舌淡,脉弱无力。治宜补血益气。

  (2)肾虚型。证见月经初潮较迟,经期延后,量少,色正常或暗淡,质薄,伴有腰酸背痛,舌正常或偏淡,脉沉。治宜补肾养血。

  (3)血寒型。证见月经后期,量少色暗,有块,或色淡质稀,伴有小腹冷痛,喜温喜按,得热则减,或畏寒肢冷,小便清长,大便稀薄,舌淡,苔薄白,脉沉紧或沉迟无力。治宜温经散寒调经。

  (4)气郁型。证见月经后期,量少色暗有块,排出不畅,伴有少腹胀痛,乳胀胁痛,精神抑郁,舌正常或稍暗,脉弦涩。治宜行气活血。

二、月经不调的日常预防

  二、月经不调的日常预防

  1、注意卫生,防止感染。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,勤洗勤换内裤,月经期严禁性生活。

  2、防止受寒。月经不调的护理一定要注意经期勿冒雨涉水,无论何时都要避免小腹受寒。

  3、调整自己的心态。保持心情愉快,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。

  4、避免吃生冷、酸辣等刺激性食物,多饮水,保持大便通畅。

  5、适量运动、提高机体免疫力,避免过度劳累,爱护身体。

  6、必要时去看医生。如果月经量过多,持续出血24小时后没有减少,而且出血量变大,或者月经少到没有,应马上去看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