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十大名老中医名单:心慌时不时发作,每次持续10分钟左右后缓解怎么治好?老年人心慌,不少人予中西药治疗后症状虽然稍有缓解,但仍反复。多在劳累后心慌复作,口服药物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,多见:心慌,时作时止,每次持续约10分钟左右后缓解,偶有胸闷、气短,口干,身困,夜寐不安,纳可,二便正常,舌红苔白,脉沉稍数。

  辨证分析:年老则多气阴渐亏,心失所养,心动不安,发为心慌;心位居胸中,心气亏虚,胸中宗气运转无力,气机不畅,故见胸闷、气短。阴亏津液无以上承,故见口干。气虚则形神失养,故见身困疲乏。心之气阴两虚,心神失于养护,心神不安,故见夜寐不安。

  中医诊断:为气阴两虚证,治法:以益气养阴,宁心定悸,处方:生脉散加减。

  方药组成:天麦冬、五味子、太子参、黄芪、炒枣仁、柏子仁、鸡血藤、谷麦芽、丹参等等,开中药7剂代煎服,日1剂,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。

  外以针灸治疗,针刺取穴内关、神门、郄门、心俞、巨阙、太溪、肾俞等,留针30分钟。  

  方解:

  方中人参易为太子参,补气兼可养阴生津。天冬、麦冬甘寒,养阴生津。五味子之酸收,配太子参以补固正气,伍天麦冬可收敛阴津。一补二润一敛,共奏益气养阴生津之功。黄芪补中益气,合太子参以补足正气。葛根甘凉,性升,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,以生津止渴。再添炒枣仁、柏子仁养心安神,牡蛎重镇潜阳以安神。气虚无力行血,故加鸡血藤、丹参活血化瘀。山楂、谷麦芽健脾益胃,顾护脾胃之气。诸药合用,补其正气,滋其阴液,以宁心定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