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节病常见于淋巴结肿大、肝脏、皮肤等器官同时受累,其病因尚不明确。中医对结节病的界定比较宽泛,概念相对抽象,且中医学里无结节病之病名,因此常把瘿瘤、痰核、囊肿等病因相同、病理相近、病机相似的不同症候归纳为结节病范畴。
中医理论上认为结节病的发生、发展与气郁、痰凝、血瘀等密切相关。中医书籍《丹溪心法·六郁》里认为:气血冲和,万病不生,一有怫郁,诸病生焉,故人身诸病,多发生于郁。若见肝气郁结,气机不畅,则会损及脾气,脾胃运化失司,出现痰凝,形成结节。
由上可见:气失常化导致机体脏腑功能的失常必然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,“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滞”。同时津液代谢失常造成水湿停聚,为痰为饮变生多种疾病,有“怪病多痰”之说。因此,立足气、痰、瘀三因素之病因病机分析,是中医论治结节病的基本思想。
中医辨证论治结节病时要从气郁、血瘀、痰凝入手,常常用行气解郁,活血化瘀,燥湿化痰等作为治疗方法,常用的方药有海藻玉壶汤、血府逐瘀汤、阳和汤等治疗结节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