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性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,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,中医学称溺血、溲血,属于血证范畴。《金匮要略注》云:“五脏六腑之血,全赖脾气统摄”,脾主升清,脾气健旺,升举有序,则精微物质正常输布,脾虚运化无力,则脾不升清,统摄无权,血不循经,渗入膀胱而尿血。
因此,中医认为脾肾亏虚是肾性血尿的病机关键。在治疗上以补肾健脾为主,用药黄芪首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味甘,微温,归肺、脾经,善补肺脾之气肾性血尿中用大剂量的黄芪补脾肾之气,配合白术、砂仁以助健脾,再加少量升麻升举阳气,泌别清浊,以达到益气升阳、统摄精微的目的。
此外,《本草正义》指出:墨旱莲“入肾补阴而生长毛发,又能入血,为凉血止血之品”,《本草备要》载:女贞子“益肝肾,安五脏,强腰膝,明耳目,乌须发,补风虚,除百病”,两药合用不仅有补益肝肾、滋阴止血之功效,还取其滋阴补血之用,以弥补因出血导致的阴血不足。